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个问题:我该选择去德国深造研究生,还是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为何考虑去德国留学呢?
在做出决定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我为什么要选择去德国留学?原因可能多样,但去德国留学绝不仅仅是为了逃避。有些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不想在国内考研,反正去德国留学也不贵,就这样决定了。但实话实说,要想去德国留学,尤其是非德语专业的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并不少于考研。然而,持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只是少数,更多的人则在纠结:去德国留学是否真的值得?
特别是当许多同学与父母商讨时,父母往往会提出一个观点:如今出国留学已经不再那么有价值,而且毕业后大多数人还是回国发展。
事实真的如此吗?
去德国留学的利与弊
无论是去德国留学还是在国内读研,都是一种选择,无关对错,只有利弊。我们也遇到过很多同学从大二就开始考虑去德国留学,但最终选择留在国内。他们都表示,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自己得到了成长,多了一门语言,也多了一份视野。
首先,我们要明确:无论是在国内读研还是德国读研,个人能力始终是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就读地的选择。简单来说,去德国留学并不会耽误你在国内找到一份好工作,我们有很多学员在没有回国前就早早地获得了国内企业的offer。但同样,去德国留学也不一定能帮助你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不直接取决于你在哪里读书。
其次,去德国留学是否能真正开阔你的眼界,给你带来不同的体验,这也要看个人。也有不少同学在德国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德语水平与出国前没有太大变化。但也有同学在研究生期间在欧洲大学之间交换,顺利申请到了博士等。
无论是留在国内还是前往德国,都有利有弊。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利弊,取决于你自己。
先学会评估自己
在做选择时,最重要的是不要盲目跟风,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情况。任何人因为任何选择所取得的成就都是独特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去了德国留学并获得了世界五百强的offer,并不意味着去德国留学就一定能获得这样的offer。
很多人在考虑前都会纠结家庭因素。评估好家庭情况,也是做选择前的重要一步。但家庭因素往往复杂,如果出现重大冲突,建议大家要明白:未来还长,短期内不能做的事情,不代表以后不能做。不要觉得,我现在这个年龄不出去,以后都出不去了,不是这样的。你23岁没有做到的事,你32岁做到了,也是一样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你最后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都不要后悔,不要用“如果”来构建句子。无论何种选择,都要全力以赴,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源和精力,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用,这才是你应该做的。
近几年选择去德国读研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先来看看部分国内高校大学生读研选择的申请数据:
大学毕业是在国内读研好还是德国读研好?
2017年部分高校本科生升学情况
(数据来自各校官网的就业质量报告)
近些年选择出国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整个本科生群体中占据了一定比例。部分学校的出国(境)留学比例甚至超过了国内考研比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暨南大学。那么你的选择是怎样的呢?
申请德国留学有哪些要求?
德国留学凭借其独特的教育水平和特色,吸引了众多海外留学生。那么,申请德国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一、申请资格与学历挂钩
申请德国留学对先前不同学历的申请人是有所区别的,高中毕业生不具备申请德国大学(包括大学预科)的资格。若要赴德留学,须在基础教育高中毕业后,通过“全国统一高等学校入学考试”,进入大学本科或三年制大专学习。然后,个人可以根据原高校地位,留学是否转换专业等情况,确定自己在中国高校学习多久以后可以申请德国高校。
在德国“混”文凭是很艰难的。在德国获得一张研究生文凭要比在西班牙或法国艰难得多,德国考试制度严格,学习周期至少三年以上,远远超过留学西班牙和法国的时间,这也是德国教育在全球享有权威地位的原因。
二、学历要求
1、在中国的重点大学已学习一学期以上者,可直接入德国大学就读专业;
2、在中国的普通大学已学习一学期以上者,可进入德国大学预科学习;
3、在中国的普通大学已学习三学期以上者,可直接进入德国大学就读专业;
4、在中国的三年制大专毕业生,可进入德国大学预科学习。
满足以下条件,可申请德国高校入学:
申请人若为十二年制高中毕业:
- 重点大学四年制本科,修满1-2个学期
- 普通高校四年制本科,修满3个学期
- 普通高校四年制本科,修满1个学期
- 通过在德国预科举行的“大学入学资格鉴定考试”,取得德国的大学入学资格。
申请人若为十一年制高中毕业:
- 重点大学四年制本科,至少修满3个学期
- 普通大学四年制本科至少修满5个学期
- 三年制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须读预科或通过预科的“大学入学资格鉴定试”,取得德国大学入学资格方可入学。
三、语言水平
语言问题是多数赴德留学生的难题,申请入学时,除国际课程和个别专业外,各大学对申请人德语学时要求一般都在800小时以上,目前比较权威的德语考试有TestDaF和DSH这两种类型。
学德语无疑是为就业增加砝码,出国留学可以为学子提供更广阔的出路,当然,选择学德语还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态度。那么,对于还在大学阶段或刚刚步入职场的学员,或者是即将步入高考的学生来说,德语考研学校的难度排名如下:
1. 难度最高: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
2. 难度次之:同济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3. 难度较低:青岛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
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包括:在国际交流、对外合作、外经外贸、旅游商务、新闻出版、文化宣传、教学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公关、编辑、教学等工作。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与国外的贸易合作和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就业状况报告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专业的就业率排名前10位。德语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全国现有相关从业人员50万,其中职业翻译超过4万,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更为稀缺。我国目前对语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非常大。国内市场急需五类翻译人才:科技口译、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商务口译、联络陪同口译和文书翻译。
德语专业考研院校排名如下: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
1、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隶属于我国教育部,是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它既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是“211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由我国教育部直属,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211工程”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和商务部共建的学府。
3、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简称“法大”,坐落于北京,是我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大学,与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4、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也是我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它不仅位列“双一”211工程、985工程,还入选了学位授权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自主审核单位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注意事项:
1、保持身体健康:规律作息,防寒保暖,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2、适当放松: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避免过度焦虑。
3、注意饮食: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按时吃饭,保证肠胃功能健康。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同时,多食用新鲜蔬果,有利于缓解疲劳。
4、保证充足睡眠时间:调整好自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