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考研院校排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表展示了全国金融学院校的学科排名,我们在选择院校时,首先要关注学科排名,以便确定心仪的院校。因为研究生学习旨在在本专业上有所提升,所以我们需要关注哪些学校能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每个院校的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和报录比。以下列举了四所金融学报考热门院校的报名人数、录取人数、推免人数和报录比。其他院校的报录比可以在各学校的官网和研招网上查询,大家可以点击以下链接进行查询:yz.chsi.com/。考研是一场选择大于努力的过程,只有掌握最新最全的信息,才能尽可能取得优势。在大城市工作一直是我的梦想,我曾在家乡寻找金融实习,但屡屡碰壁。虽然金融行业竞争激烈,但我仍决心拼一把,到心仪的城市从事心仪的工作。然而,对于非211、985院校的学生来说,想要一战考入985院校难度很大,尤其是在当前考研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许多同学对考研感到焦虑,但我们需要从生命的维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只关注宽度,更要关注长度。或许你在纠结考研的一两年,但从人生的长远来看,这一两年的努力显得微不足道。因此,不必焦虑,这只是漫长人生中很小的一件事。尽人事,听天命,努力把今天做到最好,坚持到最后,考研一定不会辜负你。以下是福州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分享:自身基本情况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身的情况。我是一名来自福建某双非一本的工科学生,本科专业是通信工程,虽然这个专业在近期还挺热门,但我的志向并不在此,因此选择了跨考金融专硕。在大学四年里,我主要参与学生工作,学业成绩一般,班级排名在60%-80%之间。最初,我对985院校有着执念,最初将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一个性价比很高的目标,但由于一些原因,最终选择了福州大学金融专硕。在大学期间,我的成绩并不理想,选择了金融这样一个我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可以说是从头开始。首先是数学,我的高数成绩两次都是60分,线代和概率论也只有70、80分,都是考前一天临时抱佛脚。英语方面,在确定考研时,我的四级成绩是460分,六级330分,大学英语成绩稳定在60分。政治方面,我并不是很感兴趣,这可能也是我思想觉悟不高的原因。不过,这也不是拉分科目,而专业课更是无从下手。我的个人情况就是从零开始。因此,请大家不要过于担心自身各方面不足,高效学习,把握时间,一切皆有可能。复习时间安排我开始考研复习是在2019年4月份,但由于当时还担任一定的学生工作职务,每周还有七八节大课,时间比较紧张。而且当时我还沉迷于游戏,浪费了很多时间。就这样,我开始了前期散漫的复习。直到六、七月份,我才真正像一名考研学生一样投入学习。(1)4-6月:当时的目标是华东师范大学,由于课程较多,其他时间只有一两节课,而且还有许多学生活动要处理,经常一次院级大活动就两三天不能待在图书馆。主要就是过了一遍考研单词,数学方面,我跟着张宇老师的基础班视频回忆了一下那几本书,专业课方面,我把黄达老师的金融学翻了一遍。平均每天学习时间在4-5小时。(2)7-8月:六月底,我确定了福州大学作为我的目标院校,而且课业也正式结束,学生会任期也结束了。这才算是我真正开始像一名考研学生的日子。暑假留校,在学校提供的自习室学习,平时早上6:40左右起床,晚上10:30左右休息,中午回宿舍睡20分钟午觉,保持下午的学习精力。平均每天学习时间在11-12小时,有效学习时间在8-9小时。这段时间主要的学习任务是完成英语一、二的历年阅读,数学方面进度较慢,八月中旬才看完冲刺班课程,之后开始刷1000题。政治是八月份才开始,主要以徐涛老师的视频为主。专业课上,完成了财管书本的一轮,并构建了自己的思维导图,八月开始背诵金融和财管。(3)9-11月:这段时间里,我已经是完全没有课程了,但由于前期开始较晚,身边同学的进度比我快,这时候明显感到压力很大。这段时间,我觉得既要夯实自己的知识,又要做好心理建设。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千万不要看着别人快而跟着快,一定要走好自己的步伐。这段时间里,数学刷完了1000题,又刷了一遍错题,在十一月左右才开始做真题(有些晚了),英语当时想着给其他科目腾时间,这段时间里,每天一篇真题阅读,完形、翻译、新题型都进行了一个基本的训练。专业课方面,两本书开始反复背诵,大概在十月底背完了第二轮(用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比较慢),但有些地方还是比较模糊。在十一月份左右,开始了最后一轮背诵。这段时间作息大致和之前差不多,就是更紧张一些,每天差不多有13小时的学习时间。(4)12月:冲刺的月份了,英语每天坚持真题阅读,反复背单词,开始每天一篇地背英语作文。数学没有买卷子,就真题的错题反复做。政治学得不是很好,最后就抱着肖秀荣的四套卷保命了。专业课就扎扎实实背了最后一轮,反正最后一个月给我的感觉就是都在背书,学习时长也在13小时左右。总的来说,由于换学校和自身基础不扎实等原因,我前期各科用的时间较多,导致中后期进度很赶,时间非常紧张。在暑假给自己安排的任务目标都是延后完成。但是,环顾身边的其他考研同学,也都在追赶时间。在中期,大家的进度会慢慢多样化,进度像我一样比较慢的同学千万不要因为别人进度快了就慌了。考研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与其他同学的竞争,更是与自己的博弈。给自己安排好进度,让自己按照自己的节奏,尽力学好每一个知识点,高效学习,千万不要花时间去为了那个三、四轮的数字。政治:接近九月份开始的政治。看了一个月的网课(徐涛的强化班),带着做肖秀荣1000题。十月份把1000题写完,这时候腿姐的选择题技巧班出了,不想学习的时候看看,罪恶感没那么强。十一月份,看了徐涛的小黄书,当然,腿姐的冲刺背诵笔记也不错,然后二刷了肖秀荣的1000题、肖秀荣八套卷。这时候有徐涛、腿姐的代背,我早上起床会看看听听,缓解一下困意。十二月份主要就是背肖秀荣四套卷。因为背书,没怎么看选择题,导致考试前选择题忘了很多。数学:七月份开始,跟的是武忠祥高数、李永乐线代、余丙森概率论,当然,大家也可以看看汤家凤、张宇。七八月份听完了对应的基础课、强化课,把相应的辅导讲义也给看了一遍,做了高数、线代、概率的配套习题。然后八月二十号我就开始写真题,十月五号的时候,写完了真题35年,用的是汤家凤的真题,这段时间看的是李艳芳的真题课讲解(强烈推荐)。十月份把书又看完了一遍,辅导讲义很重要,第二遍还有蛮多不会的。十月二十号左右又把2010年后的真题做了一遍。十一月份,当年模拟题还没出的时候,我把去年的李林6+4做了,然后不久当年的模拟题也出来了,我做了张宇的过关8+4,提高8,余丙森五套卷、李林6+4,还有方浩、李艳芳的没做完,太难了。有部分模拟卷我是买的答题纸做的,最后大概用了十五张的答题纸,这样可以模拟考场。个人感觉,张宇是蛮符合今年的出题风格。十二月份,我做做模拟题,把真题又看了一遍,个人感觉真题很重要,假如时间够,建议把2010年之前的也都做了,感觉到有蛮多重复出题的点,以及前面题目的改进。
自七月起,我每日清晨背诵400个单词,未涉猎延伸内容。至十二月,日均背诵量降至,累计背诵单词已超9800个。晚间,我练习真题,使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重点在于阅读,遇到不懂之处便查阅唐叔的课程讲解。
从十月份起,我开始关注翻译和新题型,观看了唐静的翻译课程和刘琦的新题型课程。11月5日,我开始练习作文,观看了周思成的作文课程,同时王江涛、潘赟、石雷鹏的作文课也颇受欢迎。12月10日后,我每日专注于英语作文练习(使用购买的作文答题纸)及复习以前的阅读材料。个人认为,学习英语是一种愉悦的体验,每日投入两三个小时于英语学习。
(1)英语
所需资料不多,若基础尚可,则无需花费过多时间。我以大一六级及格的水平备考,考研英语前期准备较少。朱伟的恋词课程我看过一遍,闲暇时观看,轻松愉快。随后,我每日背诵,一本书已反复看了三遍,至11月左右开始做真题。重点在于近年来的真题。我将10年之后的真题阅读部分、每篇翻译及生词整理出来,逐一分析每道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和套路。背诵了王江涛5+5的作文,考试时直接默写一篇。作文至关重要,建议不购买模板,直接背诵几篇作文(一位老师的全套),涵盖各种话题。考试时,只要与题目相关即可,扣分不会太多,远胜于自己临场发挥。除非你有信心,自己的作文确实优秀。默写一篇作文,然后留出时间给阅读,岂不更好……
(2)数学
数学至关重要,影响很大!前期至少将60%-70%的时间放在数学上。我全程跟随张宇,非常喜欢他的幽默授课风格,难度较大,适合做题,方法也很有用。跟随他全程,确保没有遗漏,重点知识他会反复讲解,我也清楚自己的掌握程度。
我在8月份之前看完了张宇的高数18讲,因为看了前一年的课程,所以无需等待更新,学习速度很快。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部分,我听张宇的视频课程,同时参考李永乐团队的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辅导讲义。八月份开始刷题,题海战术很重要。两个月的时间,我刷了张宇的1000题、李林的880题和660题的高数部分。先完成的1000题难度很大,很崩溃,做题时可以找一下1000题的配套讲解视频,很有帮助,答案密密麻麻,看起来很清晰,而且很多方法不太能接受,配套的视频看了就会豁然开朗,浅显易懂。880题同步进行,会发现李林的题目风格似乎和张宇很像,有些题目可以作为补充。同理,不会写的题目可以找视频观看,他会把一系列的知识点讲解一下,比只研究答案好很多。
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些课本的pdf版本,完成每一章节的题目后,我会把错题截图保存,方便后续复习。之后可以再次进行复习。建议至少要完整地完成一位老师的习题集,这样知识体系才会更加完善。
后面的时候心态有点崩溃,就开始想做什么习题。闭关修炼,108题等都买了,总觉得都要写一遍才可以。尤其新大纲出来后,网上传言李永乐的题目更适合新大纲,于是又买了660题+330提+临阵磨枪等全套的习题。计划每天做多少题,很快就能完成。最终完成1000+880后,只来得及完成660的高数部分。
10月份一定要开始刷题。我使用的是张宇的真题,好像是从87年开始的,每天一套。同样的,观看视频讲解,近些年的真题从头到尾的视频,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与标准思路相同,自己的方法是否最简单,还有哪些知识漏洞,没想到的知识点,按照年份做好笔记。错题、好题使用软件截图保存,可以二刷。
11月中下旬和12月开始刷错题集、背知识点、刷模拟题。模拟题我觉得很重要,恰好有时间做,难度比实际考试难一点点,多做几套感觉会上来。所有老师的预测卷我都买了,然后做了张宇的8+4、李林的6+4、李永乐6套卷,汤家凤12套。难度上张宇>李林>李永乐,质量上也是张宇>李林>李永乐,张宇的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弄懂一道题,就会学会一系列的知识点。李林的题目没有张宇那么难,但也很有价值。李永乐的题目感觉不太适合我的风格,出题点太细节了,不太喜欢。汤家凤的题目,做一套一套150,没有任何价值,做了几套就没做,过于基础。
刷模拟卷的同时,错题集同步完成。每天回顾一些之前的错题知识点。
最终数一131分,觉得其实还能更高一些,21年的题目不算难,做题时发现,很多题目都非常的熟悉,仿佛做过。
(3)政治
政治没有太早开始,大约11月左右开始的。购买了徐涛的全套课程(真题集没有),快速过一遍他的视频课程,然后对照视频快速刷一遍习题集,没有记住太多,一两周的时间就结束了。然后翻阅小黄书知识点,配套小黄书做了肖秀荣1000题,也很快,两个礼拜左右,正确率不高,但对照1000题讲解视频和小黄书知识点,能记住一些东西。
肖八出来的时候,选择题做了,两天做完……最提分19分,高点的37左右。同样,准备好电子版资料。在肖四出来前,肖八以及之前的1000题和优题库习题集快速再过一遍,尤其错题。
肖四出来后,整篇背诵!非常重要!不要再去找什么杂七杂八的资料了!我是最后一个礼拜,将肖4的简答题大体背了一下,背诵笔记(小黄书)翻一翻,网上找到的各种简答题也整理了一部分,一块看。因为最后一段时间网上政治预测题太多了,导致眼花缭乱。下载了一大堆,今天背着这个,明天换那个,就乱了……看的太多反而什么都没记住,没能抱紧肖爷爷大腿,拿到试卷,题目都见过,答案没背住的感觉,更气的是,考完看参考答案有一段话我背下了,但是没背题目,没对应上题,居然没写!
英语:这一阶段我主要是进行了单词的背诵记忆。买了单词书,但是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对我自己而言,单词书学起来效率比较低,所以我主要还是用的背单词软件。百词斩、扇贝、墨墨都下载使用过,最后用的最好的是百词斩,页面比较简介,缺点可能是词义设置上偏简单。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选用。用APP背单词的好处是可以随时随地,方便我们利用好碎片时间。专业课:我在2021年注会轻一教材出版后,开始学习税法部分。老师跟的是东奥的王颖老师,讲课风格我很喜欢,节奏适中,1.5倍速听课正正好。税法这部分内容繁琐,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对我来说只是看书勾画的话记忆不够深刻,所以我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自己理解。如图所示:
英语学习
我的经验个人觉得还是很适合各位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借鉴的,虽然我底子是真的差,但是最后英语也算是个科目中比较好看的一门课了。
英语我是从四月份开始背一轮单词,开始因为有课,就每天早起的那四五十分钟在楼梯拐角处背单词,最开始是用的百词斩。这个软件或许是真的不适合我吧,到最后我也没背清楚几个英语单词,图片记了不少,于我自身来说算是一条弯路了。
差不多到了六月份,用百词斩背完了一轮,但是还是觉得和没学过一样,于是后面我开始了第二轮,换成了墨墨背单词(这个app强推),同时还看了朱伟老师的第一部分单词的视频。我个人是觉得看视频是很舒服但是确实是一种小偷懒行为,看完第一单元我就没看了,还是扎扎实实背单词来得稳定,但是朱伟老师的技巧确实是可以学习,看完第一部分的单词视频课程基本能够掌握一定的词根词缀之类的技巧,对后期单词记忆还是非常有用的。
暑假伊始,我便开始了每日的英语真题练习,交替进行英语一和英语二的练习。同时,我会将不熟悉的单词记录下来,每晚睡前花十分钟复习,这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英语一和英语二的风格差异显著,我个人认为英语一更注重逻辑性。完成练习后,我会以倍速观看李旭舅舅老师的真题讲解,这样既能保持专注,又能理解讲解内容。在处理长难句时,我发现这与翻译时学习的内容相似,因此在做真题前,我特意花了几天时间观看何凯文老师的视频,他的视频是我能以二倍速观看的少数视频之一。内容虽然不特别丰富,但结合唐静老师的翻译技巧课程,我的长难句处理能力得到了加强。英语二的阅读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积累。刚开始可能会错七八个甚至十个,但不必慌张,要仔细分析每个错误,逐步改进。保持信心和节奏,错误数量会逐渐减少。翻译和完形填空方面,我是在暑假和秋天开始观看一些老师的课程,由于单词基础扎实,这些问题并不难解决。完形填空方面,我主要看的是新东方易熙人老师的课程,每次做一次真题后,就观看一次他的讲解。至于作文,由于自己的积累有限,无法像其他人那样总结出自己的结构,因此在十二月份,我只能按照王江涛老师的20篇作文进行背诵。虽然背诵起来很困难,但背诵后作文水平确实有了显著提高,至少对作文的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
总的来说,英语这门科目性价比很高,投入的时间不多,回报却很客观。在忙碌的其他科目学习中,可以适当压缩英语学习时间。但英语学习的关键在于坚持,每天背单词的时间不能少,坚持每天背诵两三百个单词,到考试那天,词汇量有保障,英语二的分数就不会太低。
关于专业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很多跨考金融的同学,但我身边却没有一个。作为一个零基础跨考生,我购买了大头金专的材料,按照其指导的节奏和方向进行学习。大头金专的材料非常优秀,整体知识框架全面,思维导图与具体内容相结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还提供了学习金融的时间和轮次安排,非常适合零基础的同学。
(1)基础阶段——4-7月份
在四到六月份,我按照教材中的指导先看参考书目,主要看黄达老师的金融学第四版。在购买书目时,要注意版次,我因为没看清版次,买了一本精编版,实际上与标准版有很大差异。黄达老师的金融学内容读起来很轻松,但不太适合应试,看完一遍后很难形成知识体系,后来还是配合大头金专的内容,感觉有所提高。我还看了荆新老师的财务管理的部分章节,然后转向福州大学。
(2)加强阶段——8-10月份
在八到十月份,我开始第二轮的背诵。金融学方面,我主要依靠大头金专的资料进行理解和背诵,也在华师的群里向其他人请教。财务管理方面,我结合自己整理的导图和学长的重点问题进行背诵,每天投入3-4小时,到十月份才完成背诵。由于福州大学金专不重视计算题,金融学和财务管理的计算题难度都很低,所以在每一轮开始前,我花两天时间学习背诵,很快就掌握了。
(3)冲刺阶段——11-12月份
在最后两个月的专业课冲刺阶段,我结合艾宾浩斯曲线,用了大约五十天时间完成了最后一轮复习。金融学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知识体系,而财务管理方面仍有不理解的地方和一些欠缺,但只能硬着头皮背诵知识点和题目。
最后,作为零基础跨考生,我对大头金专的辅导教材印象深刻,它真的不比一个老师亲自指导差。在目前福州大学金专机构中,我认为大头金专的材料是适合零基础考生的最佳选择。
这一路走来,最明显的痛点是没有一个系统的框架来帮助学习黄忠老师的财务管理,我只能硬着头皮去啃。第二个痛点是在选择福州大学金专后,没有一个像华师大大头金专那样的交流群和信息提供者。经常是自己一个人摸索,很多模糊的知识点没有人讨论,复试时也担心错过官网信息,一天要刷几十次官网。
实际上,福州大学金专的难度与其他院校相比还算温和,只要扎实地学好课本内容,分数就不会太难看。
至于数学和政治,我的学习并不算好,只能简要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首先是数学(20年的数学确实很难)。
(1)基础阶段——4-7月份中旬
开始阶段,我打算只跟随一位老师学习,直接使用张宇老师的三十六讲贯穿全程基础班。我一边听老师的讲课视频,一边刷三十六讲。这个阶段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看着别人的进度很快,自己会感到紧张,想要追赶进度,这实际上是一个大错误,会让自己的基础非常不扎实,知识掌握不牢固;二是张宇老师的高数课程还可以,但后面的课程并不适合,导致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2)强化阶段——7月份中旬-10月份
在暑假期间,由于基础不扎实,我又想扎实地把全书好好刷一遍,所以在基础阶段花了很多时间。但由于我和张宇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太合适,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强化阶段,我继续使用张宇老师的高数,线代换成了李永乐老师,概率论看方浩老师的冲刺班。其中,李永乐老师的线代课程非常扎实可靠。方浩老师的概率论讲解得很好,但我的基础太薄弱,提高的效果不稳定。我还刷了张宇的1000题,有很多不会做的,就在题目下方四厘米处做好提示,不写答案,在二刷时看看能不能自己做出来,不能再看提示,去翻看不了解的知识点。
(3)冲刺阶段——11-12月份
将近11月份才开始做真题确实非常迟,各位学弟学妹一定要尽早开始,最好是十月初甚至九月底就开始。这个阶段,我每天做一张真题卷,每五年八年的做一次错题整理,二刷前会刷一次错题。由于时间紧迫,我没有再做其他老师的模拟卷,但做了方浩老师的冲刺押题,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做一部分模拟卷。
数学学习的总结如下:1、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打好基础非常重要;2、定好真题的开始时点,不要往前后来安排学习进度;3、不要追别人的脚步和进度,扎实学习,千万不要失去信心。
政治方面,我的学习也相当迷茫,徐涛老师的视频课程很好,但对于时间紧张的同学来说,还是以一本书来背诵夯实基础为主。在考研过程中,如果觉得学习太轻松,就要警惕自己是否真的在学习。我的学习节奏大概是精讲精练-1000题-风中劲草-肖八肖四,最后二十天一直背诵肖四大题,前面的积累主要是为了选择题的分数。
学习以外……
考研,无疑是一场自我挑战的旅程,它是对我们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身边就有同学因压力过大,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因此,如何合理排解考研压力显得尤为重要。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但过大的压力则会适得其反。我在考研的后期,压力尤为明显。那时,我选择一周放半天假来缓解压力,但为了节省时间,我停止了坚持已久的跑步习惯,这是极不可取的。对于有锻炼习惯的同学,我建议你们在考研期间也要坚持锻炼,因为这确实是缓解压力的最好方式之一。而我,放弃锻炼后,感受到的更多是负面影响。
另外,恋爱关系也是影响考研的重要因素。我之所以选择福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之前的女友。如果生活节奏不同,比如她没有一起考研,这确实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因此,我建议各位考研的同学,如果没有伴侣,最好不要急于寻找;如果有伴侣,也要加强沟通,互相体谅,争取学业和爱情的双丰收。
今年疫情对备战考研的同学产生了明显影响,但这属于“系统性风险”,大家面临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千万不要让这影响到你追求更好的决心。还是那句话,抓紧时间,高效学习,只要你足够渴望,一切皆有可能。
五道口金融学院考研的分数线大约在390分左右,前两年最高曾达到420分。近年来,金融硕士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五道口金融学院作为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背景深厚,周小川担任名誉院长,吴晓灵担任院长,加上五道口金融学院人脉资源丰富,学术资源也在不断提升,实力比以往更加强大。再加上清华的出国资源,五道口金融学院变得更加珍贵。
目前,与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相媲美的只有北大光华,但北大光华的考研招生人数少,考试难度大,相比之下,道口是更好的选择。以下是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硕士的整体排名情况。
关于跨专业考研的问题,据北大研究生院内部统计数据显示,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硕士的考生中90%是跨专业考生,录取的学生也大多是跨专业考生。五道口金融学院的老师解释说,因为金融学本科的学生,保研的、出国的、就业的,基本上没有几个来考研的。金融学本科的就业本身就不错,没有必要冒着风险来考研。在考研复试时,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此外,金融硕士考试科目中的金融综合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学得懂。即使本科学金融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因此,重要的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全力以赴,相信自己付出总会有回报。许多跨专业考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关键在于你是否努力。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公司理财等课程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入门没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