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务员报考职位需专业对口吗?
通常情况下,报考公务员职位需要专业对口,除非是明确不限制专业的岗位,这样的岗位任何专业背景的考生都可以报考,前提是满足相应的学历要求。
公务员考试是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的,旨在选拔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录用,需通过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
在民族自治地方录用公务员时,将根据法律和相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给予适当的照顾。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公务员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而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则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在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
拓展资料:公务员报考职位填报注意事项
首先,考生需要熟悉招考政策,因为不同省份对报考者的户籍限制可能有所不同,如湖南、云南等地可能没有户籍限制或限制较为宽松。因此,考生在决定报考哪个地区的职位时,必须符合该地区的招考政策,否则连资格初审都可能通不过。
招考公告提供了具体的时间安排和招考条件等信息,考生可据此进行报名和缴费。错过报名可能会影响考试。考试大纲则告知考生考试内容,以便考生对比今年考试与往年的不同,为自己的备考提供方向。
每年公务员报名开始后,总有不少考生询问在职公务员是否可以再次报考。这主要是因为工作地点偏远,以及个人感觉不适合当前的工作。
考生在报考前可以先注册账号,观察几天职位的报名情况后再决定报考。然而,这种方法并非总是有效,有些职位前期报名人数少,后期可能会出现“井喷式”增长,考生需学会自己判断和取舍。
考生在报考前最好了解报考职位工作地的地理人文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避免考上公务员后再后悔。而且,有些岗位规定了最低服务期限,未满服务期不得再次报考公务员考试。
参考资料:人民网: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注意事项
二、报考公务员应学习哪些专业?
1、法学类专业,如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等,由于是专业型人才,在政府机关中的需求量很大。
2、法学类专业人才在公务员考试中需求量大,负责涉法、法律法规、行政诉讼等相关工作,如劳动监察、医疗监察、劳动仲裁、交通外勤执法等。
3、经济类专业为综合类人才,在公考中可以报考的职位很多。
4、经济类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报考除法律、卫生管理等非常专业化以外的其他大部分行政岗位,如财政局、税务局、审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局以及各个单位的会计,政府、人大、政协、科技管理、质量监督、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局等诸多部门的各种岗位。
5、财会类相关专业主要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税收等专业。这类专业招录的职位主要是进行财务管理、税收征管等财务工作和审计业务等。
6、由于每个单位都有经济收支,而这些收支工作均需要专业人员来操作。所以在公务员考试中,财会类专业的毕业生能报考的岗位很多,比如审计局中审计、国税、地税等相关岗位;还可以报考事业单位,比如财经所。加上招录的部门较多,所以近年来,财会类专业想不热都难。
7、管理类专业主要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服务业管理类等八大类专业。
8、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计算机与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工程与管理、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自动化等。
9、在信息时代,行政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需要大量计算机类专业人才负责设备维护、系统优化等工作,以保证各部门工作的有序进行。所以作为行政机关信息化的特需人才,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公务员招录中还是很抢手的。
三、公务员考试是否需要专业知识?
1、公务员考试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专业限制。
2、我是一位来自小城市的年轻求职者,小城市的人民对公务员(或者说进入体制)的工作充满了向往,可以说你考入体制意味着你实现了(至少从表面上看)阶级跃迁。
3、我周围的人对公务员考试也是热情十足,不过我想吐槽一下,这些人虽然也努力地去考试,但对公务员考试的一些认知真的有些迷惑。
4、最近我和他们聊到公务员的诸多话题,一个观点差点把我气笑,他们真的以为公务员的工作需要很多专业能力才能做好,毕竟公招公告里都是这么写的。
5、的确,你放眼看各种公务员公招信息,限制条件都很多,常见的就是限制专业。比如某某局公招公务员只会要与该局管理的领域相关的专业的人员报考。
6、不明白的小白会真地以为这些工作有很多专业知识门槛,而且小白会想自己找工作的时候不也是会经常被问到是学什么专业的吗?
7、但我必须说,这其实是严重的误解。
8、公务员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公务员考试需要专业知识
9、如果你有接触或了解过一些(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内容,你应该知道他们大部分做的事需要的能力都是通用的工作能力,比如办公软件应用、处理一些事务管理工作、沟通协作能力等。而且实际工作中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基本上比不了企业那么高,可以说只要你是一个工作态度积极点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你完全能胜任。
10、至于说专业知识,有些时候是会需要一点,但是门槛非常低、量也不大,搞明白花不了多久。更何况,如果某项工作很重要,会有各种培训各种会议让你参加,相当于官方送你经验包。要是某单位碰上真的需要专业技术、专业知识的工作,该单位完全可以找社会上的专业机构来做事,这样效率高很多。
11、划重点,公务员的工作、包括一些事业单位编制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绝大部分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不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
12、那么,为什么各种公招考试上还要设置很多条件限制呢?
13、文章前面也说了,小城市的公务员是人民向往的职业,大城市也不差,这几乎是我国的社会常识。
14、但显然没有那么多公务员岗位让你去从事,于是就有了竞争选拔制度。于是,就有了一套专门服务于公务员考试(或者说人事考试)的科目——行测、申论。于是,就有了各种限制条件(看上去还挺合理)。于是,就有人真地以为一些限制条件是因为这个岗位是真的要专业门槛。
15、不过话说回来,公务员考试的确需要知识门槛,就是行测和申论的门槛,与你报考的什么岗位什么单位关系不大。公务员考试的这套系统,我国还有一套类似的大型系统,就是高考。
16、这个不是专业限制(事业单位考试),这个是“官方保送”
17、附言:观察上图的岗位,属于事业单位的专门技术岗位,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确实严格。然而,为何专业条件却标注为不限(如图第二列所示)?原因在于,这个岗位并非专为求职者设计,而是为该单位未纳入编制的员工预留。这些人可能通过不同渠道成为单位的非正式职工,因此可能专业背景不完全匹配,但他们的经验和能力却十分充足。如此安排的目的在于筛选掉其他求职者,特别是在小城市,符合如此特定条件的求职者往往就是本单位内部人员。这样的招聘方式既解决了员工的编制问题,又保证了用人方面的信任度,因为毕竟是与熟人合作。通过这个案例,我想指出,你以为用人单位设定限制条件是为了吸引优秀人才,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有其他考虑。
18、三、询问你的专业,实则反映了信任的缺失
19、即便如此,或许还有人会追问,在社会上(不仅仅是公务员系统),是否真的会有人询问求职者的专业?
20、这确实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残酷现实。
21、在这个充满陌生人的社会中,陌生人间信任的建立并非依靠彼此,而是依赖于第三方(或某个事件、某个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