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三个词概括:信心,毅力,勤奋。
信心是至关重要的。以我和我所接触的建筑学考研实例来看,即使是三本院校的建筑学学生也能考入同济、东南、天大、浙大等名校。(听闻周围人考入名校的,似乎没有一个来自清华,估计人们所说的清华有排斥外人的情节是有原因的。嘿嘿,小小八卦一下~~~~~~~~~)
考研本质上是一种应试,关键在于确保自己的分数。(这里没有贬低应试教育的意思,其实你能感受到,当你分数达标后,你的知识水平和应对问题的能力自然也会提升,哈哈,等楼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学完就明白咱们高中为什么要学物理化学等等,如果不从事这些专业工作,貌似以后一辈子都用不到的知识了。还有咱们为什么要上大学而不去职业培训机构毕业后同样能参加跟本科一样的工作。说得有点多了~~~~~~)
回到正题:谈谈你的复习
首先,你说你的成绩不怕不怕,应该是指的文化课(英语,政治)的成绩吧,那就太好了。对于像我这样一些英语基础薄弱(差到考研前还没有过四六级——建筑学多数情况下都这样,每逢考四级的时候都是大设计赶图的时候,就这样四六级的事只能一拖再拖,拖到了考研,在这里要奉劝建筑学的大一大二的学生一定要在一年级二年级设计课不多的时候搞定四六级,会让你一劳永逸的。)在考研复习中,英语占据了1/3的复习时间(可能比这还多,比重相当大)。你把这些时间分配给专业课(专业课分数的提升比英语要容易得多,只要学就有效率,就能提高)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这里这样说正确的学习方法似乎太笼统,太没有参考系,太标准化。但又不得不说,)
其次,快题的复习,你要注意方法,不能埋头自己学,自己画,有条件可以报名想考学校的辅导班(注:有些学校有辅导班,有些学校没有,我当时报考的学校就不开设辅导班,我是在学校跟仅有几个有志考研的同学一起画快题的,想想当时大冷的天,我们几个在地下室,那里有大桌子。手都冻麻,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也不去吃饭。一张快题都要画将近一天的时间,晚上地下室关门,我们再拿着画材A1图纸回宿舍画,相当艰苦的。三本建筑学嘛,没有关注者啊,自然没有公共学习的地方,整天是打游击战,哪个合堂没课啊,哪个阶梯教室开门了啊,呜呜抱着十来斤的书到处窜!)
总之,说这么多我的亲身经历,是要说,考研别把自己是一本,二本,三本的头衔搬出来,挂在胸前。重要的是选好目标为之奋斗!对于建筑学,有其专业性,就是在快题的复习中多动脑子(我指的是多动脑子,多思考,多看,多记。不能一味地求快,求多,一周一次足够了,每做一次,要真真正正感受到比上次在哪一方面有进步了,才是真正的进步,最后临考试前的两三周再考虑把速度提上去也不晚。)
总之,学习也是一场战斗,以少战多,有效的取胜,就看你是怎么选兵,练兵,用兵。
所列上述只是个人经验和观点,忘楼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选学校,正确的途径搜集资料后马上投入复习(我去年也是这时候开始的)。祝你能够坚持下来,要相信一句话,考研只要能踏踏实实走完每个脚步,并且坚持到考完最后一场的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胜利!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考研分享?
一、个人简介
Y学姐,2022华南理工建筑学考研总分360,第五名(快题高分123分)
录取院校:华南理工建筑学
二、二战经历
备考的第一年,因为自己准备不充分以及心态失衡,导致一战失利。在考研越来越内卷化的环境下,是否要二战,还是要回到当初考研的初衷上,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就业或者跟风或是为了一纸文凭,那就要慎重考虑,因为考试这条路并非适合每个人。如果选择考研的原因在二战的时候还在,并且意愿更加强烈,那就可以直接考虑二战。
考虑二战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能否得到家人的支持,包括在心理上和经济上。二战需要稳定的家庭环境和考研情绪,如果能获得家庭的经济支持或者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尽早脱产备考是最好的选择。我不建议边工作边备考,抛开可能时不时需要加班的情况,要做到每天工作之后还能有效率的学习,真的需要极强的自律性。在二战的过程中,我很感恩我的家人和朋友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尚艺课程对于二战学员的优惠价,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经济压力。
如果决定要二战,最先且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学习做一个复盘,总结去年的经验和教训。反思自己在过去备考的日子里,你的学习状态、考研决心、投入的时间和经历是不是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了?自己的各科复习方法、时间规划、考试时的临场发挥,备考时的心态,收获了哪些经验,吃了哪些亏,都要清楚的做一个复盘,记录下来,警醒自己。
在整体的大方向上,复习要有针对性,公共课一定不要占用太多的时间,重点永远是专业课。我个人认为,如果基础不错的同学,公共科目能让自己保持在中等偏上一点的水平就好了,不要盲目追求高分,性价比不高。如果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一定要早点开始准备,不要让公共科目拖后腿。
关于政治
政治这门学科在备考过程中是非常具有欺骗性的,因为学起来你会感觉相对轻松,并且及时的就有习题给你反馈,所以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容易让你上头,一次会想学好多章节,或者去刷更多题目。第一年的时候,我以及我身边的一些同学,就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政治上,但是还是学不完,最终成绩也只是一个普通水平。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合理分配时间。
关于老师选择的问题,我二战跟的是腿姐,同时我觉得腿姐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应试考试,并且比较适合我的逻辑。我是比较推荐大家早点开始跟着腿姐的节奏复习的。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看完课反正也记不住,不如晚点开始,但是马原部分的知识点更重理解,前期也不需要记忆,先接触了后面会更加游刃有余。
6-7月份就可以开始着手政治了,推荐用腿姐的考点清单,按照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的顺序看腿姐的强化班,习题可以继续使用腿姐配套的刷题计划,肖1000题作为一个查漏补缺、巩固的工具。可以准备一本单独的本子做一刷和订正(买两本、或者用电子版都可以),标记好错题,二刷只刷错题就好了。一刷尽量在9月份之前完成。
9-10月可以二刷错题,同时这个阶段腿姐有一个马原对赌营刷题计划,如果觉得自己马原部分学得不好,一定要参加!!时间只有一周,但是会对你马原部分的学习有一个质的提升。这个时间段腿姐的技巧班也开课了,评价口碑一直很不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参加。因为我是没打算花太多时间在政治的,所以腿姐的技巧版我是没看的。
11月听腿姐的冲刺班,主要以时政内容为主。同时腿4和肖8也上市了,这个阶段一定一定要重视错题,准备一两页纸,把错过多次的知识点写下来,考前多看几遍。
12月进入冲刺期,我是以腿姐的押题班为主,腿姐整理的答案因为逻辑性较强,会好背很多。同时押题班拿到的资料不要直接背。因为政治大题答题是按照点-默-析的格式来的,点和析的部分在考场上根据题目材料就可以写出来,默就是我们要背的东西。除了一些问题有固定的答案,我们可以把押题班的押的知识点结合肖四整理成名词解释(肖四如果有押题班没覆盖到的知识点就添加进来),整理完再去记忆,同时这个过程也会加入自己逻辑,可以大大减轻背诵量,而且避免肖四被反押题。考试的时候根据设问把背的名词解释排列组合默写上去就可以了。最后大题背诵重要的还是要有输入→加上自己的逻辑再输出的过程,切忌盲目死记硬背。
关于英语
英语其实是我二战没有花特别多时间的一科。我的英语4级过了,6级没过,因为体会到了这个科目确实难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分,所以我对自己的目标就是60分左右。如果基础特别差的同学还是要稳扎稳打,不要让公共课拖后腿。真题推荐大家买考研真相,近三年真题一定要先做先消化,中间留2-3个年份作为模拟。
单词和语法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尝试了众多背单词的策略,其中一种方法并不推荐,那就是观看单词视频课程,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形成长久的记忆。最终,我采纳了xxxx的方法,发现这种方法非常适合我。它主要利用零散的时间,每天大约投入一小时,而且20天的学习周期也易于持续。
刚开始背单词时,过程可能会相当痛苦,也会感到难以记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坚持不懈,通过多轮背诵直到考试,经过两三轮的复习后,记忆会变得容易许多。
在语法和长难句的学习上,田静老师和刘晓燕老师的课程都颇受欢迎,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位老师的课程。我最初跟随刘晓燕老师学习,通过快速观看视频课程并认真做好笔记,这对我的语法基础提升帮助很大。
关于阅读理解,建议在做真题之前,至少将核心词汇过一遍。
阅读部分至关重要,也是耗时较多的部分。内容以精练为主,如果时间紧迫,可以选择近10年的真题进行练习,除去留作模拟考试的年份。
建议每1到2天做一篇阅读,或者每周完成一套真题。完成后要仔细检查,对不理解的单词进行查询并补充到墨墨背单词中,将有价值的长难句记录在笔记上,分析句子结构。
阅读完成后,可以听唐迟老师的阅读视频课,重点在于理解出题的类型和陷阱。
至于小三部分:新题型、完型填空、翻译,新题型应特别重视,因为它得分相对容易,也容易拉开分数差距。我选择的是刘晓燕老师的课程。完型和翻译则更考验基本功,听课对提高帮助有限,且耗时较多。考前我专门练习了完型,但实际考试中仍然只能胡乱猜测,因为基础知识薄弱,一些方法论可能会干扰判断。观看视频课可能在考场上的最大作用就是增加一些底气。
对于作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大作文需要花时间准备自己的模板,而不是简单地背诵网上的模板。我跟随刘晓燕老师学习,后期会根据老师押题卷的主题词来练习模板,并扩展素材。小作文则背诵了王江涛的考前预测,并掐时间默写,这也是一个练字的过程。
关于理论学习,华南理工大学的理论考试分为三个部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及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
对于中国建筑史,华南理工大学考察的重点较为独特,应根据真题有针对性地复习。往年真题多考识图题而非画图题,因此我在复习中更注重记忆图像而非绘制图像,但这种方法可能存在风险。建议先整理好知识框架,然后根据真题和学长学姐的笔记进行填充,这样整理出来的资料在后期背诵时会更轻松。
外国古代建筑史方面,华南理工大学考察的较为基础,复习时只需掌握主要知识点即可,无需过于纠结于细节。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及外国近现代建筑史部分,更多考察的是建筑素养和积累,范围较广,复习时应以真题为主要方向进行拓展。
考前,参加尚艺的每周一卷课程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有助于检验知识掌握程度,也可以作为考试模拟,练习答题时间和排版。
在快题学习方面,华南理工大学的快题设计近年来强调场地规划和设计。这类题目看似困难,但实际上通过逻辑推理和规范,可以找到唯一的解决方案,设计空间有限。在7月前的暑期快题班之前,主要进行抄绘积累,包括优秀建筑实例和快题。7、8月参加尚艺快题暑期班,进行系统学习。
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建议从平面功能入手,先理清功能关系。培养良好的画图习惯,如图面规范,是至关重要的。快题班结束后,每周保持一份快题练习,同时可以报名秋季班进行进一步训练。
最后,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在备考过程中,压力和焦虑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屏蔽外界信息,按自己的进度学习,对自己有信心,这样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加油,考研人!
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主修建筑学。在此,我建议你慎重考虑跨专业学习。首先,对于非建筑专业背景的考生来说,快题考试往往更具挑战性,难度较大。其次,在复试阶段,面试老师大多是建筑学领域的专家,由于建筑学是一个需要五年系统教育的专业,没有接受过五年本科建筑教育的学生,在考试中往往难以脱颖而出,即便成功考上,也可能面临老师的质疑和排斥。当然,如果你对建筑学有着坚定的信念,我们还是鼓励你追逐梦想,勇敢地去追求。
如果你感觉自己在快题设计方面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可以考虑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集训。在广州,手绘能力较强的培训机构当属四方手绘,我建议你可以去那里进行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