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千年NO2,福建省属高校的领军者,福州大学自创立以来的前五十年,其办学历程平淡无奇,仿佛福州这座城,宁静、慵懒,甚至有些平淡。
学校成立之初,便立志成为“南方小清华”,然而至今这一宏伟目标尚未达成。
当前,福州大学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与985高校相比,发展经费存在巨大差距;作为非部属高校,在省内与师农华三校竞争资源,争取办学资源存在诸多困难;王牌专业化学就业难度大,生源有一定劣势,热门核心工科专业如计算机、电气、机械等在学科评估中表现平平,这要求福大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同时,双一流建设要求福大强化化学学科,与优化热门学科之间存在矛盾。目前,学校部分领军学者集中在化院,其他学院高端人才引进尚需加强;办学历史较短,底蕴不足,重科研轻人文的氛围以及僵硬的行政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然而,未来十年,福州大学仍是潜力最大的211高校之一。原因如下:
①城市作为大学发展的载体,大学的兴衰与城市的命运紧密相连。以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为例,城市地位对大学发展至关重要。福州近年来迎来诸多战略机遇,如生态文明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为福州大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②学科结构相对合理。福大以工科为主,但经济与管理学院却是学校最大的学院,此外,人文社会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马院以及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科学基础。
③后发优势明显。自2016年起,福大获得的支持力度远超以往,成为全国率先成立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研究院的211高校之一。学校在新兴学科具有潜在的后发优势,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稳居内地综合实力前50的目标,并在本世纪中叶前后成为与厦门大学并驾齐驱的省内双星之一。
附上最近两年的图,针对那些总喜欢拿90年代福州大学只有一个重点学科来扣末流211帽子的,以及那些总拿校友会排名来喷福大的(实际上他们从来不愿提真正权威的世界三大大学排名)可以闭嘴了:
二本考研福州大学有多难如下:
1、不好简单说福州大学研究生是否好考,毕竟也是211重点大学。和厦门大学比则好考,但和非211大学特别是二区的学校比则不好考。
2、好不好考主要看学校的名气和地域,因为报考生源不同。
3、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备考。备考充分就好考,否则就不好考,因为录取是看实力和分数。
扩展资料——福州大学介绍如下:
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营造“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新时代福州大学校园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31万余人。
学校设有27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学生39725人,其中,至诚学院学生13621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6201人。学校现设90个本科专业;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8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
学校综合实力在“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居全球第363名,内地高校53名;在USNews2023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居全球第531名,内地高校第52名。
在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全球第801-1000名,内地高校并列52名;在2023QS亚洲大学排名位居第261-270名,内地高校并列58名。
不会排斥2本的学生。
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简称福大,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6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结构工程)、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化学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
实际的,努力点可以实现的。
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简称福大,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6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结构工程)、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化学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