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是科目代码,金融学综合涵盖以下内容:
1、《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金融市场与经济;货币职能、货币本质与货币计量、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演变;信用、利息和利息率、利率理论;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工具、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金融机构与制度的创新;商业银行的职能、商业银行的业务;投资银行的性质与类型、投资银行业务;存款型金融机构、契约型金融机构、投资型金融机构、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金融监管体系;货币需求的概念和决定因素、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的定义、存款货币的扩张、货币供给决定的一般模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国际收支、外汇与外汇制度;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
2、《国际金融》
外汇与外汇汇率、汇率的经济分析、人民币汇率;外汇市场环境、结构和交易产品;外汇衍生交易的特征和交易机制;欧洲货币市场、欧洲债券市场;国际组合投资;国际银行业;汇率风险预测技术、外汇风险计量和管理技术;国际直接投资概述、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经济利益、跨国投资项目资本预算、国家风险管理;跨国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与外债管理、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管理;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均衡;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内外均衡冲突与政策搭配、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最适货币区的理论与实践;国际资本流动概述、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金融危机理论模型;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
3、《证券投资学》
证券投资的主体和客体、证券中介机构;证券发行市场、证券流通市场、证券市场监管;证券交易的程序和委托方式、现货交易与信用交易、期货交易与期权交易;证券投资的收益、证券投资的风险、证券风险的衡量;证券投资的对象分析;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质因分析和量因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概述、图形分析、市场指标分析、其他分析工具;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证券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证券投资管理
一、明确跨考英语专业的目标
近期,众多同学就英语专业考研的特点进行咨询,或许他们确实对英语情有独钟,故而萌生跨考英语专业的念头。但在作出决定前,务必深思熟虑其中的得失,因为兴趣在考研的艰辛面前往往显得脆弱,你必须有坚定的决心。
固然,兴趣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相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或原专业本科生是否具备相对优势?例如在文学方面?在行业发展方面,在未来就业方向方面等等,是否已经深思熟虑?是否对你的专业有所提升和促进?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你未来几个月的复习质量,还关系到你的就业,乃至一生的事业方向。毕竟考研除了兴趣以外,更多的是毅力的较量。
众多跨专业考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考生中,有攻读文学的、工商管理的、财务金融的、法律的、旅游的,以及学习计算机的,其中许多人获得了英研“准入证”。其成功因素不外乎三点:浓厚的兴趣,明确的目标和全面的准备。
二、了解英语专业考研的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许多跨专业考英研的学生对英研的考试特点并不了解(其实,许多英语专业的考生也不是很清楚),有的同学甚至参加一些公共课考研英语的辅导班,其实这远远不够,甚至会适得其反。英语专业考研与其他专业不同,只有一门公共课——政治,剩下的三门课程由各学校自主命题,包括第二外语、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
第二外语,满分100分。考生可以根据学校的大纲从日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等任选一门。近几年法语和日语考的院校较多,俄语,除了东北的几个学校以外已经很少考了。第二外语是英语专业考研的一个特色,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因为二外不好而放弃考研,或者是被迫跨专业考研,所以作为一个非英语专业的考生,如果你跨考英语,二外要给予重视,建议在大二或大三的时候就去旁听外语学院的二外课程。
基础英语,满分150分,有的学校如北大、山东大学也叫“英语水平考试”。主要测试内容包括语法修辞、翻译、阅读、写作等。有的学校只考其中某些题型,如北外只考阅读和翻译,上外只考英汉互译,但是往往这些看似简单的考题检测的正是你运用英语、驾驭英语的真正水平和能力。有的同学急功近利,认为只学学阅读和翻译即可,或者只做做该校的真题就行了,其实这些都还远不够,要指导和你竞争考生都年来的积累远不止这些。
专业英语,满分150分。主要测试内容为英美文学、语言学、英语国家文化等。这要结合报考院校的大纲来准备。有的学校只考其中之一,如北师大、北外、上外、北航、上海交大等等;有的学校三个内容都要考,叫做综合英语,如北二外、北交大、天津外国语、大连外国语等等。
三、跨专业考英研如何有效分配复习时间
对于跨专业考英研的考生来说,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英语专业课,所以建议在暑假最好将参考书通读一遍,看不懂没关系,有许多英语专业本科生即使学了也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所以只要你硬着头皮看完了就好,然后将问题留下来,可以去请教专业老师,这样你复习的效率会提高很多,而且会少走很多弯路。
从时间上考虑,你可以在10月份之前将所有指定的参考书(包括二外)过2-3遍,然后从10月中旬进入真题复习阶段,在真题演练时加深参考书概念及重点的复习。另外,10月中旬开始准备政治应该可以来得及。
四、关于各校英语专业考研的真题
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更加重视各校英研的真题,有的同学近乎迷信。然而,从近两年的考试我们了解到,许多院校都在不断地调整命题方式,在题型和内容方面有所创新和改变。在这种条件下,真题的局限性就有所显现。
五、跨专业考英研要重视复试口语面试
考研复试的比重越来越大,像北外高翻学院等复试权重占到50%,在往年的培训中也不乏有人在最后的关头败走麦城,原因就在于复试口语面试不过关。所以,特别是对于跨专业考英研的考生,在准备初试的同时也要抽一些时间增加口语面试的训练,强化语音语调的训练,加大阅读量,如果等到初试通过后再准备复试就来不及了。
在北京,目前设有超过30所提供MBA教育的院校,其中包括清华、北大、人大、对外经贸大学,以及北交大、北理工、北航、北邮、北科大、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学府;这些院校的MBA学费范围在12万至30.8万元之间。就官方网站的认证和综合实力而言,清华、北大和人大MBA项目无疑是当前最顶尖的选择,这也使得这三所院校的MBA学费逐年攀升。以北京大学为例,2017年的MBA学费为29.8万元,据北大MBA中心老师在2018年北京华章教育展上透露,这一费用在当年还有可能进一步上调。在性价比方面(当然还需结合个人所在行业及未来职业规划),我更倾向于推荐人大、北理工、对外经贸大学的MBA项目。
选择在职MBA院校是一门需要深思熟虑的艺术,尤其是对于在职人员来说,既要考虑职业发展的前景,也要考虑学费等实际费用。以下是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1. 考虑未来发展方向。每所MBA院校都有其擅长的领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和院校时,应结合个人未来的行业发展方向。同时,名校的MBA项目往往能够提供更多优质的人脉资源,尽管学费较高,但长远来看,这些资源往往能够带来更高的回报。在顶尖的MBA学校,如清华、北大、人大的MBA项目中,这一点尤为突出。正如马云所言:“圈子可以改变你的命运,你的圈子决定你的人生!”这些人脉的价值往往超过个人所能建立的价值。
2. 考虑个人喜好。有些学员在报考前已有心仪的院校,并对学校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发现学校符合自己的期望,那么报考的可能性自然会增加。但要注意,专业的选择和课程设置同样重要,选择既感兴趣又有助于未来发展的专业,才能确保顺利完成学业。
3. 关注授课老师。通常,招生院校会提前公布授课老师的资料,包括是否有外籍教师授课、是否有海外教育背景的教师等。此时,不妨试听一些课程,了解自己更喜欢哪种风格的教师。
4. 考虑费用问题。MBA项目的费用普遍较高,但不同院校的收费差异也较大。在挑选院校时,应综合考虑所需费用,以避免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