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届生报考国家公务员的资格
1、往届毕业生同样具备报考国家公务员的资格,不仅限于应届毕业生及拥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只要满足国家公务员的报名条件,均可参与公务员考试。考生可根据自身专业选择相应岗位,若无对应专业岗位,亦可报考不限专业的岗位。
2、(一)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3、(二)年龄在18至35周岁之间,应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年龄放宽至40周岁以下;
4、(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五)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6、(六)具备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公务员考试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形式:
8、国家公务员考试涵盖中央、国家机关及其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9、地方公务员考试则指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团等组织为招录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
10、中央和地方考试各自独立,不存在从属关系。考生根据报考的政府机关部门选择参加相应的考试,也可同时报考,互不影响。
11、中央公务员考试和地方考试性质相同,均为招录考试。考生填报相应职位参加考试,一旦录取,即成为该职位的工作人员。具体公务员政策可参考国家公务员网的相关政策。
12、地方公务员考试分为资格考试和招录考试。资格考试即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公务员资格证书,持此资格证可在市、区、县等国家机关求职,如北京市。
13、部分地方公务员考试需再参加具体部门的考试,有的则直接面试考核。绝大多数地方公务员考试采用招录考试方式,考生选择职位报名参加考试,考上后直接录取为该部门的公务员,程序与中央公务员考试相同。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公务员考试
二、往届生报考公务员的条件
1、往届生参加公务员考试主要需考虑年龄、户籍、学历、专业等因素。只要符合条件,即可报考。以下为公务员考试招录条件:
2、
3、
4、(二)年龄在18至35周岁之间,应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放宽至40周岁以下;
5、
6、(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7、
8、(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9、
10、(五)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11、
12、(六)具备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13、
14、(七)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15、
16、(八)满足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需的其他资格条件。
17、
18、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设置10%—15%的计划,用于招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含)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按照《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要求,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推动工作力量向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
19、
20、招考职位若明确提出要求具备基层工作经历,报考者需具备相应的基层工作经历。所谓基层工作经历,是指曾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的任职经历。军队团级及以下单位的工作经历、退役士兵的服役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基层单位)的见习经历或参与企事业单位项目研究的经历,均可视作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者,曾在市(地)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作基层工作经历。
21、
22、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均不得报考。
23、
24、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被开除公职、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以及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均不得报考。
25、
26、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三、往届生是否真的不适合参加公务员考试
1、你好!诚然,往届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精力相较于应届生可能稍逊一筹,往届生通常面临家庭、工作等多重压力,加之学习能力问题。对此,小编提出以下建议:
2、一、整合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高效学习需要专注。如果学习过程中受到过多干扰,效率自然会下降,甚至难以吸收新知识。因此,感到学习乏味时,可能会拿出手机刷微博、看朋友圈,看似只是几分钟,但长期下来,学习进度会受到影响。
3、建议在学习或复习时关闭手机网络和家里WiFi,避免任何消息干扰。实际上,别人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找你,往往都是无关紧要的事,你可以先完成手头的工作再回复他们。真正有急事的人会直接打电话。
4、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你会发现,那些渐渐放弃备考的人,大多是因为给自己找到了充分的退路。自学没有条约的束缚,人自然会放松很多。于是,便有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
5、不管做什么事,最怕的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兴趣爱好可以激发你学习新知识,但备战国考却是一项枯燥的任务,想要一次性成功,长期坚持和强大的自控力是必不可少的。
6、工作辛苦,下班后和朋友吃饭、聊天、看电影是很好的放松方式,但如果你正在备考,一定要拒绝这些诱惑,从此刻起,放弃那些不太重要的社交。
7、过度放松会让学习抛诸脑后。但你是否想过,这样之前所有的积累都可能付诸东流。要学会拒绝,无论是亲戚、朋友,他们都会选择理解而不是抱怨。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忙碌而难熬的时光,你要坚持,相信胜利的曙光终将出现。
8、人们总是倾向于做那些简单不费脑的事情,而面对挑战时则会考虑成本和精力。只有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