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需满足以下学历要求之一:
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持有国家认可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人员;
在取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经过两年或两年以上(自高职高专毕业至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并满足招生单位对考生具体业务要求的个体;
国家认可的本科结业生及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条件报考;
招生对象包括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4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和湖北恩施自治州;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及管理人员。重点选拔教育(双语师资)、农牧业、医学、少数民族语言及特色文化艺术、信息技术、经济、能源和公共事业管理等领域的工作者。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为国家定向培养的专项招生计划,该计划在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之外独立设置。
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上会标注“少干计划”字样。
考试成绩通常为正常招生的85%至90%的单科和双科分数。考生需参加当年的统一考试。
院校及专业介绍:
兰州财经大学起源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级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于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开展本科教育;1981年,设立兰州商学院,曾隶属于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始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正式开展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作为黄河上游西部地区重要的财经大学,学校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和枢纽位置,财经类学科专业设置齐全、办学影响较大。学校拥有和平、段家滩、东岗三个校区,占地面积超过1700亩,校舍建筑面积73.0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9508.75万元。校园绿化面积31.54万平方米,被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图书馆藏书丰富,包括纸质图书155.73万册、电子图书677.98万册,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万人,硕士研究生2077人,博士研究生28人,继续教育学员5827人,留学生60人。
超过10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广泛的协同创新、合作育人、创业就业战略合作联盟。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和“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先行者。学校还被国家外专局认定为“西部中青年干部英语强化项目”的重点培训基地,并在美国美中教育服务机构(ESEC)英语培训项目中扮演了在华四大培训基地之一的角色。学校已与英国、法国、美国、白俄罗斯的4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共建“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创立了国内首个全日制“1+2+1”项目中美大学实验班,并荣获“1+2+1”项目10周年特别贡献奖。学校成立了“中亚商学院”和“甘肃省白俄罗斯研究院”,与新加坡孔子学校合作建设“新加坡丝路孔子课堂”,致力于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合作学术平台。
学校坚守“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和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旨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发展动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学校举办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以“商务实践”和“陇情认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举办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为核心的校园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学科专业竞赛中,学校荣获国家级奖励251项,省部级奖励543项,省级以上团学类表彰奖励1000余项,并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学校在党建、思政、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师德师风、干部作风、学风校风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不断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学校先后被中共甘肃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获第一届“甘肃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自建校近70年来,学校为国家尤其是西北地区培养和输送了10万余名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学校的毕业生广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于甘肃省高校前列,学校被授予“甘肃省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新阶段、新兰财、新使命、新作为。在“十四五”规划全新开局的新起点上,学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加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切实增强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努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学校将加快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高层次财经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甘青宁三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研究咨询的重要智库、丝绸之路商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扎根西部大地、矢志财经教育,四新共举,五育并重,六园同创,努力建设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支撑西部财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