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考研培训行业暗幕:揭秘不实宣传与恶性竞争》
作者:本站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网
上传时间:2014-10-31 13:42:19
在考研培训市场,竞争激烈之下,不少培训机构采取了虚假夸大甚至不实宣传的手段,将考研培训比作“割韭菜”,一轮又一轮地收割学生。
据内部人士爆料,某些社会机构打着考研辅导的旗号,欺骗学生以获取不正当利益,部分机构甚至没有合法的办学许可,恶性竞争现象严重。中央财经大学陈文灯教授对当前考研培训市场的混乱状况和部分学校的欺诈手段进行了总结,提醒广大考生提高警惕。
一:宣传误导,夸大其词
一些培训机构明明是区教育局社教办批准的,却宣传为“教育部批准建立”,甚至将办学时间提前数年,夸大办学历史和成绩。
二:数据造假,误导考生
宣称“通过率近100%”或“全国考研通过人数第一”等数据,陈文灯教授指出这些数字不可信,因为许多低分考生不愿透露真实分数,且短期辅导的培训机构无法统计所有学生的考研分数。
三:无证经营,偷税漏税
部分培训机构在北京等地无照经营,逃避教育部门的监管和税收,其他省市也存在类似现象。部分正规培训机构也存在偷税漏税问题。
四:高额收费,巧立名目
一些学校推出高价精品班,实行不同级别的收费制度,如钻石卡、金卡、银卡,收费数千甚至数万元。
五:恶意攻击,诋毁他人
一些培训机构通过散发传单等方式攻击诋毁竞争对手,捏造不实言论,甚至对教师进行人身攻击。
六:美化教师,言过其实
在招生宣传中,将教师美化成“微积分之父”、“高等数学之父”,将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宣传为教授,捏造荣誉等。
七:利用媒体,提升名誉
部分培训机构通过支付评审费等方式,在媒体上获得荣誉,提升学校形象,增加可信度。
八:押题吹嘘,夸大命中率
在考试结束后立即打出广告,宣称教授押中多道题目,实际上难以在短时间内统计出准确数据。
九:武力抢夺,扰乱市场
为争夺生源,部分培训机构雇佣打手,造成恶性事件,甚至有公开争斗和课堂打群架现象。
十:压榨教师,不兑现承诺
一些培训机构以高额薪酬吸引教师,但课后却采取不正当手段不兑现承诺,甚至威胁和诱骗教师。
考研政策不明确?在职申硕有疑问?院校专业选择困难?点击底部官网,专业老师为您解答,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网申报名中。
党的十一大政治报告指出:“要在20世纪最后1/4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材。”培养科技人材,教育是基础。高等学校,特别是重点高等学校,应积极招收研究生。以下是初步意见:
一、培养目标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熟悉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实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实验技能的科技和马列主义理论研究人材。
二、专业范围
招收研究生应重点放在填补国家科学事业空白和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基础科学、边缘科学和与工业、农业、国防密切相关的最新科学技术研究方面。
三、研究生的条件、来源和招收办法
招收研究生的计划由学校提出,经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审核后报教育部,经批准后纳入国家计划。
研究生选拔标准要求政治历史清晰,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热衷于社会主义和劳动,严守革命纪律,有志于为革命而学习,须具备大学本科文化水平,并拥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特长。具有专业特长和能力的工农兵、在职人员不受学历限制,但需具备同等的文化水平。研究生选拔范围包括工厂、农村、学校、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单位,以及应届大学毕业生。成绩优异、确实具备研究能力的普通高中及大学生,经学校推荐,也可报考。应届大学毕业生选拔的研究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0岁。其他单位选拔的,年龄上限为35岁。特别关注1963、1964、1965年入学的大学毕业生,加以培养和提升。
研究生招生流程为:自愿报名,单位推荐,文化考试,择优录取。在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由招生学校进行政治审查,文化考试合格后,报送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批准录取。
招生范围可跨越学校、行业、地区,相关专家可积极推荐具备研究能力的青年参加考试。各部门、各单位需从国家需求全局出发,主动推荐并支持选拔工作。
招生需以无产阶级政治为指导,全面考量德、智、体,择优录取,严格保证质量,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入学后三个月内如发现不合格者,应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并坚决退回选送单位。
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要求研究生深入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走“五·七”道路,确保至少5/6的时间用于学习和研究。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特点,确定学习内容和研究课题,开设必要的基础理论、专业和外语课程,坚持边学习边研究。培养方法可采取集体培养或个别培养,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负责制,并需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建立必要的学习制度,研究生毕业前需通过考试,完成论文、毕业设计或科学技术总结,并经学术委员会审查,合格者予以毕业,不合格者予以结业。
研究生毕业后,根据国家需要和学以致用的原则,由国家统一分配,学校主管部门提出分配计划,经国家计委批准后执行。
研究生录取后,需列入国家劳动计划和教育事业计划。相关单位凭录取通知书办理户口迁移和粮油关系。在校学习期间,正式职工继续领取原工资,家庭经济困难者由原单位酌情补助。应届大学毕业生及其他人员由培养单位发放助学金,标准为学校所在地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工资标准的90%。学校每月为每人提供2至4元的生活和学习困难补助。研究生赴考费用自理,录取后赴校费用,国家职工由原单位发放,应届大学毕业生由原毕业学校发放,其他人员与高等学校新生相同。如录取研究生的原工资低于助学金标准,差额由学校补发。
例如: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近,教育部召开视频调度会,部署全国各省(区、市)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密的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考研报名条件: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